檢測的真相
電磁波的真相
按照波長長短,從長波開始,電磁波可以分類為無線電波、微波、紅外線、可見光、紫外線、 X-射線和伽馬射線等等。普通實驗使用的光譜儀就足以分析從 2  納米到 2500  納米波長的電磁波。使用這種儀器,可以得知物體、氣體或甚至恆星的詳細物理性質。這是天文物理學的必備儀器。例如,因為超精細分裂(hyperfine splitting),氫原子會發射波長為 21.12 釐米的無線電波[9]。
人類眼睛可以觀測到波長大約在 400 納米和 700  納米之間的電磁輻射,稱為可見光。
每一種電極性分子,會對應著某些特定頻率的微波,使得電極性分子隨著振蕩電場一起旋轉,這機制稱為電介質加熱(dielectric heating)。由於這種機制(不是熱傳導機制),電極性分子會吸收微波的能量。微波爐就是應用這運作原理,通過水分子或脂肪的旋轉,更均勻地將食物加熱,減少等候時間。
電磁輻射分類:
γ = 伽馬射線
X射線:
HX = 硬X射線
SX = 軟X射線
紫外線:
EUV = 極端紫外線
NUV = 近紫外線
紅外線:
NIR = 近紅外線
MIR =中紅外線
FIR = 遠紅外線
微波:
EHF = 極高頻
SHF = 超高頻
UHF = 特高頻
無線電波:
VHF = 甚高頻
HF = 高頻
MF = 中頻
LF = 低頻
VLF = 甚低頻
ULF = 特低頻
ELF = 極低頻
GreenSdecor關注電磁波污染問題!
你常在的空間有請隱形殺手嗎??


本港智能手機普及率高踞全球第三位,電訊商廣設手機發射站,令居民活在可致癌的電磁波(又稱電磁輻射)威脅中。有港人量度各區逾210個地點的電磁波,結果顯示中環這心臟地帶,電磁波問題嚴重。《蘋果》測試也發現,中環多個地點電磁波「爆錶」,而辦公室窗口「靚位」則分分鐘是輻射高危位。記者:廖婉薇 


網誌「電磁波日記」於本年初開始由李仕冲建立。他到各區量度電磁波,至今已測試逾210個地點,當中以中環最嚴重,14個測試地點中有8個「爆錶」,即超出儀器可檢測範圍、超過每平方米2,000微瓦(μW/m2)。身為家居易服務有限公司技術董事的他,也有替客戶做相關測試;他指電磁波在台灣是一個熱門話題,但香港人卻認識不多。



《蘋果》在中環街頭及部份商廈測試,結果發現,滙豐總行外、皇后大道中、中銀大廈外,電磁波均「爆錶」,超過2,000微瓦。電磁波專家、日本名古屋工業大學研究員陳國雄認為,情況值得關注和令人憂慮。
此外,窗邊位置受電磁波影響較大,例如中環廣場,大堂錄得366微瓦,但窗邊位則飆升至逾1,300微瓦,因為玻璃不能阻隔電磁波。地質生物學家周博文稱,上班族每天工作最少八、九小時,會長期吸收電磁波,而坐窗邊位的員工「身體最傷」。

GreenSdecor關注電磁波污染問題!
你常在的空間有請隱形殺手嗎??


本港智能手機普及率高踞全球第三位,電訊商廣設手機發射站,令居民活在可致癌的電磁波(又稱電磁輻射)威脅中。有港人量度各區逾210個地點的電磁波,結果顯示中環這心臟地帶,電磁波問題嚴重。《蘋果》測試也發現,中環多個地點電磁波「爆錶」,而辦公室窗口「靚位」則分分鐘是輻射高危位。記者:廖婉薇 


網誌「電磁波日記」於本年初開始由李仕冲建立。他到各區量度電磁波,至今已測試逾210個地點,當中以中環最嚴重,14個測試地點中有8個「爆錶」,即超出儀器可檢測範圍、超過每平方米2,000微瓦(μW/m2)。身為家居易服務有限公司技術董事的他,也有替客戶做相關測試;他指電磁波在台灣是一個熱門話題,但香港人卻認識不多。



《蘋果》在中環街頭及部份商廈測試,結果發現,滙豐總行外、皇后大道中、中銀大廈外,電磁波均「爆錶」,超過2,000微瓦。電磁波專家、日本名古屋工業大學研究員陳國雄認為,情況值得關注和令人憂慮。
此外,窗邊位置受電磁波影響較大,例如中環廣場,大堂錄得366微瓦,但窗邊位則飆升至逾1,300微瓦,因為玻璃不能阻隔電磁波。地質生物學家周博文稱,上班族每天工作最少八、九小時,會長期吸收電磁波,而坐窗邊位的員工「身體最傷」。